当前位置:首页 > 公司介绍 > 正文

(河北辛欣)

  他独劈蹊径,以技术带动销售,提供全程技术指导;7年时间里带动槟榔芋种植面积从20亩发展到7000亩,服务区域从江西南丰县主战场,到覆盖广昌、宜黄、黎川等周边县,服务面积可达5000亩。

  他自学成才,从一点都不懂到实至名归的槟榔芋大王,农户只要是槟榔芋,第一个就会想到他。

他就是江西南丰县白舍镇的槟榔芋大王——曾火明

  曾火明,江西省南丰县白舍镇的一名零售商,用7年的时间,转身成为农户信任的服务商,服务的种植面积,由20亩发展到现今的近7000亩,从当地农资渠道领域脱颖而出。

  他一直强调自己是半路出家,不是农学、植保等专业出身,高中毕业后就步入社会。

  10年前,听别人说,做农资能赚钱,误打误撞就进到农资圈。

  当时的想法真的是很简单,只是想赚点钱,与许多做农资的初衷是一样的。

  后来接触久了,这个观念就转变了,现在按照曾火明的说法就是,做与农业相关的事,安全第一,农户增收第二,最后才是自己的收益。

  一家乡镇零售店能够在7年的时间里,做到7000亩槟榔芋的服务商,在行业变革之际,抓住了转型机遇,成为农户倍加信赖的服务商,成为众多厂商争相合作的对象。

  他是怎么做到的?

  “机缘巧合”,锁定槟榔芋

  当时,福建有人带了一些种子,到当地种槟榔芋,但是那一年没赚到钱,全军覆没,就不做了。

  

  下面一个村有几户,第二年又种了20亩,但是没有技术,还得从福建拿农药产品,途中300多公里的路程。

  当时槟榔芋种植面积非常少,农资店也没有完善的植保技术,曾火明也说不敢给农户拿农药产品,种植槟榔芋的农户一直都是跑去福建拿货,种植面积不大,一次拿的货也不需要多少,感觉非常的麻烦。

  后来,农户就拿着包装袋跑到他的农资店,让他拿一些成分相似的农药。曾火明当时一看,其中很多产品都不是什么大厂家,索性就挑选一些正规的产品,到处找朋友要了一箱货,各个产品拿一些。

  在给农户配好类似成分的农药产品后,曾火明就看好槟榔芋这个作物领域。这个作物的农药、化肥用量比较大,当时还没有人去做。

  后来发现,种植槟榔芋效益还不错,推广开也不是什么大的问题。所以当时曾火明就决定专心做槟榔芋,开启了专注于槟榔芋的服务大门。

  然而相对于大田作物,槟榔芋属于小众作物,当时,最困难的就是一点不懂,整个作物需要的产品,哪个公司的效果如何,都不了解。

  没有系统的作物管理技术,他就通过网络平台到处询问专家,问的别人都不耐烦了;不了解适合的产品,就和各地的零售商朋友交流产品效果;他前期基本每天都在农村跑,实地记录槟榔芋的生长状况。

  现在也是,除了当集,他基本是不看店的,都是在农村跑,去种植面积大、种植时间长的地方去跑跑,跟农户多交流。

  就这样,慢慢的摸索,曾火明摸索出了,槟榔芋专业化的种植管理技术体系。依靠细微的田间观察、专业化的技术指导,他服务的面积也从20亩扩大到了今年的7000亩。

  不盲目拿来,形成自己的“模式”

  其实也有很多种植槟榔芋的地方,已经有固定的种植管理模式,然而曾火明不是盲目的“拿来”,而是根据自己的学习认知,走出了自己的“模式”。

  曾火明每天都下乡,但不是每个村都去,只不过是观察槟榔芋生长情况。在生长过程中,气候不一样,每天的变化不一样,病害发生的时间点也是不一样的,曾火明要做到及时掌握,只要一个地方的作物开始发病了,那么他就通过各种方式,把预防的信息传达给忠实客户。

  所以他的管理以预防为主,不是治疗为主,每年的生长期,都通过观察不断调整配方。

  他没有照搬其他地方形成的固定种植方式,没有请教大面积种植区的那些老师,而是和各地零售商朋友交流,问一些产品的效果,做一些好的产品。

  “安全”是曾火明一直都强调的因素。很少有产品登记在芋头这个作物上,没有哪个公司特意在这个作物上做一些药性的实验,厂家或一些经销商说效果好,但不一定在芋头上表现较好,所以产品的安全性成了最关键的环节。

  有了新产品,先在熟悉的农户处做实验,一壶水最多打十颗芋头,安全实验做过了,再过五天左右打一桶水,做效果实验。

  实验之后,开始小面积的销售,销售名录详细记录下来,几天之后就了解使用情况,十几天之后再次询问。曾火明的门店,不管现款、赊销,用过什么东西,效果怎么样等,都会详细记录。

  在很多地方种槟榔芋,看病打药,只要出现病害一定会减产,就算是治疗好了,也是减产了。预防为主,不发病,作物才能高产。

  也正是曾火明的“独树一帜”,养成了农户预防为主的习惯,平常年份,当地每亩槟榔芋纯收入最低门槛4000多元,今年行情好,很多农户能突破8000元。

  他也说,自己服务的农户98%的农户绝对不会亏本的,除非是贪图便宜,没有听指导。

  走在市场前端,杜绝“复制”

  一旦市场做起来了,就会有人“觊觎”这块蛋糕,而曾火明做的是为农户提供更多的价值,提升与农户的黏性。

  技术服务就不用讲了,任何零售商也可以像曾火明一样,做到专注专业。曾火明对槟榔芋行情比较关注,他说虽然自己做不了产业链,但是会跟外地收购商加强联系,一方面收集槟榔芋的市场信息,提供每年的大概行情,为农户提供市场价格趋势,帮助农户规避风险。

  另一方面也为当地的槟榔芋收购提供一些便利,南丰的槟榔芋个头大、品质好、品相佳,很多收购商都比较青睐当地的槟榔芋。

  镇上也有其他的零售商,做生意也存在竞争,曾火明卖什么,他们就跟什么,只是价格低。

  种植时间很长的,多少出于价格考虑,会流失一部分。但是曾火明不怕,因为他也在不断的更新,从种植到用肥、用肥方式,以及新产品的更迭,紧跟农资新潮流。

  在用肥方面像海藻肥、矿物元腐殖酸等,都在不断的跟进,让对手手足无措。曾火明依靠专注专业的态度,吸引了很多忠实客户,就算价格再贵,他们也不会走。

  因为曾火明提供的管理技术,帮他们省掉很多开支,产量又高,增收的幅度明显可以应对开支。

  专业化的服务让曾火明赢得了更多的尊重,与7年前的传统农资销售相比,现在更轻松了,不用担心客户问题,农户都非常信任他,什么时候用什么产品都是根据他的指示来操作。

  7年的时间,当地的芋头种植面积,逐渐增大,曾火明的生意也是越做越大,农户搞不定的病虫害都会找他。

  近来,生意越来月红火的曾火明,有意在其他乡镇找一些合作伙伴,扩大服务面积。

  卖农资做到这种,基本上不做推销,农户只相信你的指导,还愁门店冷清,没有业绩么?

  启发:

  一个福建人把芋头带到了南丰,曾火明从此和芋头结下不解之缘,用了七年的时间,把芋头在当地的种植面积从20亩发展到了7000亩。

  别人对他最早的记忆就是那个时候在论坛上以及各个群里,到处询问关于芋头的问题,查询关于芋头的资料。

  那天在群里聊天,说到他当初开始种植芋头的时候,到处追着别人问芋头的问题;7年,一路走过来,现在是农民到处追着他问关于芋头的问题。

  一种作物,你连着在地里种植两年,跟踪两年,研究两年,查阅资料两年,基本上就可以上路了。而坚持不懈的做7年,这是一种态度,也是一种本事!

  想要做农资,做好农资,做大农资,首先你自己是得有真本事的,你对这种农资行业及作物植保信息真的特别了解和熟悉。

  如果你选择了农资经营这条路子走,门头就不要叫什么大地医院,天空植保了,直接就叫:xxx种植研究所。

  你研究的不仅仅是xxx病虫害或者栽培技术,而是从种子到种植方式,再到栽培技术,再到病虫害防治,甚至于关于xxx的市场销售信息,都要涉猎一些。总之,只要进了我这个门,关于xxx的林林总总的问题,总是可以得到一些建议的。

  可能,做个四五年以后,你会感觉自己不是农资零售商了,对于其他的一些作物,或者产品都不太懂了,没关系,但是关于xxx,你是老大,当农民想种xxx,但是拿不定注意的时候,走到你门口,问你:

  老王啊,今天地里不知道种什么好了,种点xxx你觉得怎么样?种那个品种的?是种留种品,还是种商品?

  这个时候,短时间内,谁可以撼动你在当地的位置?

(来源:朱莉静/文)若涉及版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
  推荐阅读

点击图片直接阅读

  

  

  

招商合作热线:17737703751唐经理

相关文章:

发表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